給你最清楚的視野,雨刷進化論
AUTONET記者:蔡致堅(04/04/2007星期三)
如果諾貝爾獎有個關於汽車產業的獎項,那肯定要頒給雨刷發明者,因為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配備,實際上卻替行車駕駛帶來更多的安全。

早在汽車誕生時,並沒有前檔玻璃、喇叭這些行頭,直到1910年裝上前檔玻璃後,第一具手動式雨刷才問世,隨後是採用壓力幫浦式,在第一次大戰後汽車廠商開始研發汽車相關配件,隨著技術和材質的進步,1930年終於有了全世界第一具馬達驅動型雨刷,這也一直沿用至今。然而這時的雨刷構造簡單,沒有所謂的加壓片這種設計,對駕駛人來說不過是「讓前方視線更清楚」的玩意罷了。

直到1980年代起,汽車造形設計越來越注重空氣力學,微不足道的雨刷才逐漸在力學與材質上下工夫,雨刷支柱的型態必須讓空氣更流暢通過,以降低風阻係數,使車輛能以更快速度行駛,同時也不會因高速將雨刷支柱給折斷,或者產生不必要的噪音。

而發展至今,新型態的雨刷出現,也就是軟骨式支架。這種將整條橡膠取代金屬的做法,不僅可讓雨刷刮刀面和玻璃更服貼,達到最佳效果,同時也可降低噪音和風阻。此外,另一種新型態的雨刷也逐漸流行,就是在刮刀塗上具有潑水效果的化學材質,來提供更駕駛人更乾淨的玻璃視野。









 
 
04/04/2007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