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V型化購車已呈趨勢
AUTONET記者:蔡致堅(05/19/2009星期二)
英文字母的妙用在這年頭可不比中文差,像V、U、M等字母已經成為不少經濟學家解析社會狀況最佳伙伴,多年前知名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所提出的「M型社會」, 逐漸變成U型不說,現在又拉成更明顯的V型,而這樣的狀況也出現在台灣汽車市場。

2008年台灣新車銷售總數只剩下不到25萬輛規模,比起多年的動輒4、50萬輛的榮景已經差很多,甚至在歷經金融海嘯衝擊及更多失業人口出現,消費市場早就從M型直接跳到V型,呈現極端的購車行為。舉例來說,低價國產車和高價進口車的需求度不變,中央部分則逐漸流失,主要原因是中產階級在過去隨著企業西進前往中國工作,但2008年卻在大舉裁員潮中面臨失業,消費能力大幅縮減。而要價千萬起跳的LAMBORGHINI,一般上班族賺一輩子也追不到,但家財萬貫者縱使因金融海嘯讓財產縮水,卻依然有能力購買這類高價車,反觀領死薪水的老百姓,在前一波無薪假中已經嚇出一身汗,為了保本對於購車換車自然會觀望,且在高鐵等大眾交通路網越來越便捷下,生活在油價高漲時代的民眾購車結構也起變化,那就是不再追求奢華氣派,而是注重經濟實用,這也是我當初強調的回歸圓點。大堆頭奢華配備已經不再吃香,反而省油、低價才是王道,至於有多少人會關注二氧化碳排放?相信應該數得出來。

另外中國車也蓄勢待發準備搶攻台灣低價市場,企圖變成V型購車的另一端龍頭,雖然在中國的CNCAP撞擊測試成績亮眼,但在歐洲Euro-NCAP的慘狀卻有目共睹,相信台灣消費者應該不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或許有人會說手機、家電都是中國製,用起來沒啥問題,但這些都屬於低單價商品,壞了…就換,車子…毀了,恐怕連命都沒了。

V型社會是否已經出現在台灣?是地,不少跡象已可看出端倪,但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任誰也沒有個標準答案,至於會不會倒過來變成金字塔,那是一定會,因為這波金融海嘯就是由富人所引發,獲利者當然還是這群人,所以往後台灣的購車行為,不是高價就是低價,中間的那群恐怕會越來越少。



 
 
05/19/2009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