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設計誰的設計?
AUTONET記者:盧佛青(01/26/2010星期二)
常常會有朋友問,購車要怎麼選比較好,多數情況下,這是還拿不定主意的問法,當然也可能心目中已經有一些目標對象已經在考慮中,但畢竟買車事件大事,多數人都會由各方面尋求諮詢或管道,當然由媒體上的報導來探訪,也是一種方式,但大體上來說,想要問人,無非想瞭解產品或品牌口碑,以及到底市場上有什麼樣的新商品或同類型款式,是當事人尚未注意到的。

另外還有一種問法,就直接了當問,要怎麼買才比較划算,當然我們從事這類媒體工作,許多人看到名片或提及我們職業的第一個印象是,找我買車有沒有比較便宜或更為優惠,但其實我的回答或許都會將目前市面上一般的情況據以陳述,當然決定權還是要回到當事人手上。

我常常在回答時或是聊天時強調一點,買車要買的是一些難以取代的東西,像是設計與某些品牌特出的長處,買了之後不像是許多選用配備一樣在A車上可以,裝在B車上又未嘗不可的配置,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購買心目中性價比最高的產品,這或許是選購時最容易也比較能夠讓購車決策符合「抵買」原則的方式。

但,我還是再三強調,注重設計的重要性,遠高於你車上到底有沒有恆溫空調、DVD影音系統或是鋁圈、車頂行李架之類的,這些配備,其實說穿了在新台幣30萬元的入門乘用車上,購車時付之闕如的,上路交車後還可以加價選購,而且也無需一定得在原廠選購,想要換裝更好的音響或款式效能更佳的鋁圈,大賣場或汽車專業百貨多得是,要挑還可能挑不完。

但是牽涉到車輛原始設計的機械結構或是整車設計、機能配置等等,這可能就是交車後花錢也無法彌補的部分,你可以換裝更頂尖的音響配置,但若車上的座椅變換機能不是你所想要或難以符合生活所需,很抱歉,儘管你花了新台幣數百萬買一輛新車,也無法在外面加裝或改裝。

如果是人車介面或是底盤設定,儘管有許多坊間的專業改裝品牌可以改善,但許多部位卻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全面性的改善到理想中的境界,可能多存一些錢換車還比較快。

當然我們也看到在近幾年來,各大車廠都提升對於設計研發的投資與注重程度,而且有趣的是,一輛售價較為便宜的新車,其整車設計與機能方面的規劃,可不見得會輸給售價要高上好幾倍的所謂高級車款,事實上唯有當事人才會充分瞭解交車後的日常行車需求,想要擺炫或耍酷,這更是出自於完全主觀意識的審美判斷,沒有誰比較高級或比較平凡這回事,就像是到底「人穿衣」還是「衣穿人」一樣,這完全回歸到原始設計者或研發小組的想法,所以在原廠或研發設計部門的設計初期,會針對產品本身進行意念與想法的延伸與詮釋,因為核心想法的改變,將牽一法動全身,好的設計其實可以讓使用者在交車後接下來可能數年的行動生活中,最能夠充分體驗,這就如飲水般,冷暖自知。

還有,我們近幾年來看到了許多所謂高級車款的設計,推出了許多融合科技與豪華於一身的繽紛配置,還真是將所謂新豪華主義發揮到極致,但其實仔細想想,在行車使用的實際需求上,最不需要人適應的才是好設計,有趣的是,車壇上的新車,好像出現了更多需要駕駛人或車主,必需花更多時間學習或適應的配置,這樣的設計其實到最後都是一種浪費,當然浪費到底是不是追逐奢華與愛現的一種副產品,甚或是一種過度消費文化下,與真正講究環保節能風潮反而是背道而馳的作法,在下不置可否。

到底是設計了誰的設計,是設計者喜歡強出頭,還是真的有這樣多的消費者,喜歡被品牌或是設計者牽著鼻子走,迄今尚無定論,我只知道,真正落實人性化與滿足基本需求的,才是好設計,許多科技配置,從過去必需樣樣陳列到逐漸以更人性化的方式,適度地予以整合,降低使用者的負擔,才是設計未來的走向,設計本身若可以在充分發揮功能與作用的同時,可以用一種無需適應或是無需特地凸顯其實存在的方式鋪陳,或許會更好一些,就像陽光、空氣跟水一樣,缺乏時,我們總會發現無法取代的重要性。


 
 
01/26/2010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