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汽車文化,文化汽車….
AUTONET記者:明以(02/14/2007星期三)
美國車率先發明行李廂逃脫拉把,是有其社會文化的背景與因素...
雖然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量產型工業,自從上個世紀確立大量生產規模作為產業主流之後,汽車工業就逐步在人類的歷史演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交通工具,也是地位象徵,是品味圖騰,也是拓展軍事用途的生力軍,在發明電腦之前,汽車對於全人類的影響或許是最大的!

在假人成為車輛安全撞擊的主角前,車廠與研究單位也曾經用人體或屍體進行測試的....
在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或許在你我的祖父母那一輩,男孩到了16歲成年,或許一組整車套件,讓他可以在車庫內自行組裝一輛新車,成為證明自己成年的象徵,這已經成為歐美許多成年男性的共同回憶,當然在那時候,女權運動還沒有興起,汽車工業還是硬梆梆的男性至上,不過人類最初的汽車文化,除了在賽車場上,或是在王宮貴族巨富商賈間點滴形成,卻也是形成20世紀人類文化的重要軌跡而不可獲缺。

在東方世界,汽車工業與文化演進的快慢,幾乎是與西化工業化的進程同步的,所以日本獨占鼇頭,當然軍事化的進展與工業科技的演進,對於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依舊有相當大的助益,儘管二戰後是戰敗國,日本因為軍事用途的基本工業,以及因應軍需而生的自動車產業,也能夠快速復興,軍事化的政策依舊起到了一些作用。

不過,文化的形成,絕對不是僅有豪門名家少數人享受就可以形成,當然這可能牽涉到所謂社會學的內涵,在此我也不加以贅述,但汽車產品的普及,與俗民汽車文化的形成,歷史感與設計,可是兩大要素,但這對於台灣甚至中國內地的汽車消費者來說,或許是相當陌生的….

對老外來說,汽車在生活中的角色,已經成為世代之間的某一種共通語言,某某某的小孩,在1964年的福特野馬上出生,誰的媽媽與爸爸當初就在CITROEN 2CV上定情,這也是在海峽兩岸的華人所難以想像的,我們關於汽車的語言中,都是對於數量的描述,無論是售價還是配備多少,馬力有多大,除此之外就沒有太多故事。

所以,或許因為缺乏歷史背景,我們在哪裡看到開車的文化令人難以適應其實不足為奇,因為汽車的演進史,其實也是人們對於路權概念的發展過程,愈先進的國家對於人身安全的注重就愈高,已經是天經地義的道理,至於在商業上那個市場能夠有高獲益,其實跟汽車文化的內涵高低沒有太大的關係,同樣的保修體系的服務,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也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有些地方無論售價是否合理,能夠把客戶服侍地像大爺夫人一樣,就是好,但在某些國家售價透明並且與車主討論維修的心得等等,這才是與車主交心的正途,也是由售後體系建立客戶滿意度的重要一環。

文化的形成,其實並不完全由業者主導,消費者其實才是關鍵,當然社會背景也具備環境性的影響…


 
 
02/14/2007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