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雙重人格,一魚兩吃的電動硬頂敞篷車
AUTONET記者:蔡致堅(10/03/2006星期二)
電動硬頂敞篷,這種在現代為人所熟悉的玩意,打從1980年代就已經出現在車壇,雖然一度引為話題,卻未造成風潮,最主要原因是敞篷車的安全結構備受質疑,如今可是在新強化材質和更先進的車體設計下,變成引領車壇流行風尚的新產品。

最早採用電動硬頂敞篷的車款,是1980年代問世的TOYOTA Soarer,但嚴格來說此車並非真正敞篷,而是能將車頂形成開放式空間,但依然保留B、C兩柱結構,直到1990年代MITSUBISHI GTO的美規3000GT,才在美國推出電動硬頂版本,稱為3000GT Spyder,縱使能在瞬間轉換型態,但過高的售價和維修困難度增加,讓消費者卻步;當然此車出現時間正巧碰到SUV盛行、性能跑車勢微的年代。此外,HONDA Del So CR-X日規版雖能從行李廂中將車頂送出,但充其量僅能算是Targa結構,而非敞篷型態。

而真正引起市場注意的,就是第一代M-BENZ SLK,輕巧的身影與品牌形象加持,於全球推出時更讓消費者搶購,尤其在北美銷售時,更有著一車難求的盛況。但對於許多人來說,價格仍是一大問題,正因為掛上三星廠徽讓車價高達3萬多美金。爾後如法國RENAULT、PEUGEOT與日本DAIHATSU等就開發出平價產品,以CC(Coupe/Cabrio)的型態出現,也就是能同時擁有雙門和敞篷的雙重身分。

過去敞篷車最為人詬病之處,莫過於噪音與保養困難,帆布材質軟篷頂多會受到破壞,但換上金屬材質後這些問題便一掃而空;且在車廠巧妙安排下,可形成寬敞的2+2甚至五人的座椅配置。而在IT技術和電子零件的進步下,電動車頂驅動馬達的壽命和效率提升,且車頂不僅達到輕量化,剛性更高,又能從兩片變成三片摺疊置於行李廂內,尤其後窗以能變成玻璃材質甚至還具備除霧裝置,讓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

其實現在的電動硬頂敞篷車,多半具有雙重人格,也就是在需要時輕輕按下功能鍵,就能在瞬間變換型態,對消費者而言不僅樂趣多,便利和安全性也增加,無怪乎連M-BENZ、LEXUS等也陸續採用此技術,讓頂級產品能同時獲得兩種身分。當然,車廠之所以會運用這種技術,也是為了成本考量,如此一來就無需生產兩種車型,只要一條生產線就搞定,且還能受到更多人青睞。



 
 
10/03/2006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