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車市低迷車廠的積極作為
AUTONET記者:Eddie(08/20/2008星期三)
前幾天與某個國內車廠的朋友吃飯,由於目前正在放暑假(編按:國內國產車廠每年進入鬼月都會讓員工可以有一週到兩週的假期,美其名是暑假,實際上是因為車市不景氣,不需要正常的生產量,在鬼月之前就先把預估數量做好,然後大家放假去。),所以從工廠到行銷企劃的辦公室人員,都可以享受一個親子同樂或是個人浪漫的假期。

與友人聊著大環境不佳的汽車行業傳統話題,一下就轉到產品價格定位上,因為產品配備與價格訂定跟銷售不同單位,所以產品單位就只管估算成本與配備,計算出應得的利潤附加,然後就定出車輛的等級與價格帶。但是問題就出現在產品與競爭對手的同價格車型,配備比較輸人,所以會造成市場上的弱勢,對於銷售單位比較不好突破,消費者在同價位比較的時候,也會比較注意到這個價差與配備之間的差異,等於給了競爭品牌較好的市場競爭空間。

問題出在負責產品的單位僅考慮各車型的獲利比例,如果成本比較高,就往上增加定價的金額,並不積極去向國外母廠爭取更低的成本補助,也許國外母廠會以數量反問未來可能達成的目標,不過以在當地經營的立場而言,似乎設定高一點的目標給一下國外母廠也所謂,應該是以增加自己公司獲利與競爭力當成自己的份內工作。

換言之,這就是一個工作態度的問題,如果把交涉降低成本的責任當成是自己的責任,跟把工作只當作以勞力與精神時間換到的薪水價值,時間到就要過自己的私人生活,雖然有理,但是很難讓個人表現有所突破與增加自己的工作價值。個人無法突破,就會影響部門接著影響群體,大家都如同公務員般,時間到就只管自己的柴米油塩生活瑣事,很難成一個整體氣候,讓不管是行銷還是製造,都會逐漸喪失競爭力。

FORD在面臨存亡關頭之際,明瞭小型車與中型車的市場規模已經遠遠超過SUV或是其他大排氣量的設定,因此把注意力放在小型車上,但是依照以往小型車因為單價比較低,所以獲利也不如中大型SUV。現在要突破小型車的低獲利基礎,只有更加精算與共用材料,讓小型車的獲利也能提升,因為一直提高車價增加利潤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現在市場的消費法則,所以從採購的環節去思考去降低,才能增加車廠自己的獲利空間。

眼看內地有著500萬輛的車市規模,而且遽聞VW的最大市場可能由德國當地變成中國,可見對岸的巨人已經覺醒,台灣目前還是繼續僅僅朝向內需市場目前預估僅存20萬輛上下的底限,如果無法在製造端以流程管理與降低採購成本的兩項製造業的黃金獲利標準重新打底度過台灣的經濟難關,未來將很難以價格一直高漲的高價國產車吸引一般消費者,即使是小車當道,也要紮實的從小車的市場合理價格上面獲利,這才是車廠的生存之道。


 
 
08/20/2008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