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價值自我昇華的障礙
AUTONET記者:盧佛青(05/25/2010星期二)
在最近一期(編按:447期)的台灣著名刊物「天下」雜誌中,著名的學者與政論家南方朔,以台灣近年來的價值內銷市場出了問題為名,引用著名的依賴理論大師Immanuel Wallerstien的「柺杖模式」,來說明最近台灣出現結構性的價值昇華危機。

在文中,南方朔提到,最近台灣出現了震撼國際的「雇主逼迫穆斯林吃豬肉」事件,這不但是國際大笑話,也讓以民主法治自由著稱的台灣,再度出現負面的國際形象,當然這牽涉到許多歷史背景,包括常常在殖民地統治後出現的文化內在價值偏差,以及比殖民者更嚴重的曾經被殖民者族群壓迫其他「主觀認為」更低等的族群等等現象,當然這牽涉到許多人文價值體系的再塑造,屬於相當大的是非議題,於此才疏學淺無言置喙。

若將這樣的理論,將其焦點視野轉向本媒體所長期關注的汽車整車與周邊等等產業來看,其實我們也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其實在1990年代因為當時主政者希望降低西向政策可能導致台灣內部產業空洞化的危機,所以計畫以國家機器的資源與力量,輔導本地業者投資轉向當年的東南亞地區,也就是當今的東協會員國核心成員,但猶如南方朔所言,若企業或投資者,打從心理就是以降低人力與管理成本出發點,並且帶著歧視與看不起當地人民或族群的心態,那樣的投資計畫怎麼可能會受到當地政府或相關部門、甚至是當地企業與人民的協助?

若將同樣的想法,投射到當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汽車領域,其實若主事者還是擁有與當年同樣的想法,換句話說,就是在價值昇華上遇到瓶頸而無法升級,那最終的結果其實可能也與當年南向政策多數均以失敗或不了了之告終的局面相去無幾。

更有趣的是,在當年算是不成功的南向政策幾乎結束之後,當年的東南亞已經組成所謂的東協,而東協更計畫以結合中國或韓國等力量,來提升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效益與發展潛力,那個以前一直被看不起的環境,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趨勢預測家眼中連同日韓與中國沿海,貫串中南半島與整個東南亞,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與產業成長潛力黃金走廊。

所以沒有提升的不只是產業政策的視野或執行力,也不見得完全是業者或我們自己的原地踏步,而是最核心而根本的價值內銷市場的昇華所遇到的自我阻力。

但願你我共勉,讓台灣可以突破所謂的狹隘的島嶼心態,用更包容與更具視野的方式看世界。


 
 
05/25/2010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