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People love their cars.”
AUTONET記者:陳昱先(02/13/2007星期二)
“People love their cars.”是電影”Singles”中,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詞,片中男主角的工作是負責研發更具效率、且可有效節決都會地區交通問題的大眾運輸方案,當他興奮的為女友介紹它的偉大構想時,她回了一句,可是我很喜歡我的車;同樣的話當男主角拼死拼活完成了全套計畫,到了西雅圖市長面前,都還沒有開始介紹他的遠大構想,就遭到否決,原因便是這一句:“People love their cars.”

Cost-effective、Cost-affective

雖然是”Singles”是虛構的故事,不過這也相當程度的反映了90年代某些人對於消費主義抬頭的無力感;將時光拉回到現在,2007年的世界面貌,我總覺得這類議題變的隱而不顯,多少因為權力對於媒體操縱的技巧越來越難被察覺有關,從新聞廣告化、廣告新聞化、置入性行銷、品牌形象、刻板印象等行銷技巧不斷疲勞轟炸著普羅大眾,甚至利用集體恐慌,來督促人們消費,造成非常有趣的Fear and Consume方程式,這在目前全球企業講究的成本降低中心德目-Cost-Effective,看起來更是諷刺,因為全球企業對內部營運要求Cost-effective,對外則要求消費者對於產品Cost-affective,簡單的一字之差,卻形成了普遍性的非理性消費風潮。

非理性何妨

我們當然不會去批判非理性的消費行為,甚至我不認為它是一種偏差風氣,相反的,這是歷史潮流之必然,只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如何讓生活過的更開心,反而重要的多。回到“People love their cars.”這句話,在進入汽車媒體的短短經歷中,我發現汽車這個產品在現實生活中,由於高單價、高折舊等特性,可說是最不理性的消費品,然而越不理性的產品,越需要不理性的購買者不是嗎?可是我們換得了許多心理層面上的滿足,既然如此,非理性何妨?

就我而言,汽車代表著社會地位、安全感、私密空間、以及某些層面上的樂趣,雖然評量下來,在都會通勤我還是選擇使用摩托車代步,不過非理性的一面仍然不時被呼嘯而過的車輛所吸引,尤其是下雨的時候,好再因為工作上時常接觸汽車而逐漸變的麻木。結論便是大家說了千萬次的:活的快樂為重要!善用自由意志的權力吧,這是任何人無法剝奪的權力,他們只能影響你,透過充斥在你周遭的訊息訊息訊息,不過最終的決定與責任,仍然在我們身上。


 
 
02/13/2007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