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由少數關懷探討生死議題...
AUTONET記者:盧佛青(02/10/2009星期二)
日前有幸受邀為發行新片試映,由於近期以台灣電影市場上,獨立製片因為海角七號爆紅,也再度掀起一股小成本製作電影的風潮,當然也讓各大影展出現更多這類新片,尤其每年的台北影展與金馬影展等等影展,也引進許多非好萊塢或是大成本製作的好片,讓本地影迷可以一睹為快!

There is not film like LIFE...

也許是最近太多所謂同志片在台灣上演,而片中描寫青春戀情的畫面所在多有,但真正討論到大是大非問題,能夠引發人性與生命更深一層的思考的卻不多,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或是文化的載體,除了作為娛樂用途之外,其實反應人性與生命,常常都成為許多相關工作人士最想要呈現或是體現對生命思索精神的主要內容。

說是同志片我覺得對於許多探討大問題的影片來說,或許有其商業考量或是取得媒體關注,但其實許多影片我們應該就內容來探討人心,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對我來說是一部關注生死議題的影片,片中主角經歷的生離死別,其實對我來說並不少見,或甚至因為身邊生活圈隨著年紀與見識之增長,其實就猶如我們見到一幕幕的人生跑馬燈一樣。

人,生長在塵世,由帶領我們而來的父母或是長輩,乃至於我們最終必須面對的死亡,一直都是許多宗教或是哲學家數千甚至數萬年來,談都談不完也辯都辯不完的主題,或許在傳統儒家文化圈過去數千年的影響下,我們對於身邊人事物的逝去,擁有與西方哲教體系完全不同的觀點與想法,這,當然在全球化與融合的今日,已經有所改變,但留在我們血液禮的基因,卻也無法讓資訊革命或是生物科技的快速演進,帶走過去所有的包袱。

在儒家文化圈,關懷具備形式上與內容的意義,源遠流長的飲水思源與安土重遷,甚至是忠孝倫理的教誨,幾乎都讓受到這個文化圈影響的人們無法拋去,在本片中,導演藉由角色的特意安排,讓主角可以在中東這個包括是伊斯蘭、基督教等等哲教體系的融合或是發源地,藉由美學的鋪陳與攝影技巧加上場景安排,引發像是我這樣生長在儒教文化圈的人大開眼界,這令我又想起曾經在旅遊生活頻道中,所瞭解到印度教文明對於人過往之後的想法與處理方式,而在伊斯蘭文化中更存在許多對於過往生命的想法,在價值上截然不同當然也反映在具體的儀式中。

先賢有云:死有輕如鴻毛,有重如泰山,在這個因為全球化資本體系與科技文明帶來前所未有的解放氛圍中,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個體化至上年代,無論是在哪一種哲教文化體系或是政治環境下,人類歷經多次的體制或價值解構,但卻又沒有全新的可以普遍受到公認的聖者指引我們,就像神秘的中古時代或神權時代,有一個社群中無庸置疑的典範可以跟隨,多元化與全球化讓我們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或是自主權利,但是在我們的心中,對於時光的流逝以及人事物以前所未有的快速逝去或消失的同時,我們的心靈卻更顯得空虛....


 
 
02/10/2009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