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早該這樣做
AUTONET記者:蔡致堅(08/17/2010星期二)
從今年7月1號開始,所有在台灣販售的新車都必須在擋風玻璃上貼著油耗結果,這就是經濟部與交通部所發布的「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及檢查管理辦法」,上頭必須標示年耗油量、平均/高速/市區油耗及能源效率等級資訊,這也讓消費者在購車時更有依據,當然以我的觀點來看,這老早就該做了。

依照政府規定,自今年7月1日起廠商於展示或銷售處所陳列車輛,必須在規定位置及型錄上明顯張貼該車的能源效率標示,而進口車部份從出廠日或裝船日為2010年9月1日以後,也全面張貼能源效率標示,使車輛能源效率資訊更加公開透明,對消費者來說更是一大利多,至少能在購車前對目標的經濟性有多一份了解。其實這種將油耗成績公佈的做法,在歐美與日本早已行之有年,還記得20年前在美國求學準備購車時,總會看到前擋玻璃貼著規格表,其中市區/高速公路/平均油耗的結果特別顯眼,只是那個年代一公升汽油大約美金0.5-0.8元(美金與新台幣匯率為1:25),根本沒人在乎想購買的車子是否為「吃油大怪獸」,那樣的資訊就僅供參考。而學者大聲疾呼的環保,更成為海市蜃樓夢幻般的理論。

不過2008年的能源危機及2009年的金融海嘯,卻給了全人類與車廠一大震撼,讓消費者開始縮衣節食,並追求低油耗高經濟性車款;另外連年的天災也讓人類意識到大自然反撲的力量,更嚴苛的環保油耗標準紛紛出籠,車廠也加速開發替代性車款,同時各國政府也提出低碳節能政策,只求能在21世紀走出危機。因此台灣的「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及檢查管理辦法」,也算是危機中的解決規範。

能追求低耗能當然是好事一樁,但安全也不能忘。雖說現已強制將油耗結果列為新車銷售標準,但獨缺撞擊測試結果,倘若能立法公佈所有國產車在台灣ARTC的碰撞結果,且如EURO-NCAP一樣以星號標示,對於消費者的安全肯定更有保障,但部份中國車可千萬別拿CNCAP來做依據,畢竟公信力仍有不足之處;因此建議立法規定新車銷售必須附上撞擊測試結果,並賦予星號評等,而非60分及格的判定當標準,否則民眾的駕車安全誰來保障?當然這麼一作必會遭受國產車廠強力反彈…。


 
 
08/17/2010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