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車與習慣
AUTONET記者:蔡志宇(11/17/2009星期二)
人在每個階段的習慣都是人與環境的縮影,特別是在「車」的文化裡,人的行為更是受到不同的車所影響;還記得小時候除了在街頭巷尾騎腳踏車之外,當時認為騎著腳踏車從板橋一路騎到土城承天禪寺往返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接著上了國中便開始覺得搭火車轉公車到基隆去看海更是少年遊的表現;這樣的想法到了高中便轉變為騎摩托車南北縱走才是本色,不過小時候也沒料想到「騎腳踏車從板橋一路騎到土城承天禪寺往返」這檔事會在事隔幾年之後的今天,因為自行車風潮的普及,的確變成許多人覺得很酷的事情…

而摩托車騎了好幾年,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培養出不同的習慣;像是在雲林縣唸書的時候是不戴安全帽,騎車出門也不會感覺到公權力的威脅,在高雄市的時候卻發現與台北不同的待轉方式更加的方便與普及,而在台北市生活久了,慢慢的也發現自己的騎車習慣逐漸應為這個都市而「定格」,像是逐漸習慣在兩輛慢車中間穿梭、習慣地上有人孔蓋的路感、習慣遠離特定品牌車輛的周圍等,也許都不是正確值得鼓勵的騎乘觀念,不過就是習慣,與台北市交通長期培養出來的應對之道。

若是提到開車,若不是因為工作的關係,自己的家庭中沒有養一輛車大概也不會培養出開車的習慣;然而就是因為工作的關係,讓自己有幸也能在自己擁有汽車前培養出自己開車的習慣,除了一些相當基本,為安全保障的必須良好習慣,以及在台灣行車環境的應對之道以外,在參與過許多車廠所舉辦的體驗駕駛或是防禦駕駛課程之後,逐漸發現到駕駛習慣的培養也因為「車」的不同而變的有趣。

很簡單的例子,傳統手煞車與腳踏式駐車,甚至更高階房車的電子駐車系統的差異,就讓筆者花了一些時間去習慣;還有調整座椅位置的方式、油箱蓋拉柄位置、某些手排車款的倒車檔,甚至拉安全帶的方式都是各廠牌各有學問,像是日前PORSCHE在新竹所舉行的RoadShow活動中,來自比利時的教練便對台灣駕駛人習慣以右手伸向左側拉安全帶的舉動感到好奇,同時也解釋在座椅與安全帶的配置上已經設定好讓駕駛人只需以左手向後一伸便可抓到安全帶扣,接著將左手上的安全帶扣交到右手即可扣在座椅上,無須在座椅上彆扭的半轉身去搜尋安全帶扣。

這樣的細節可不只是適用於PORSCHE車款,也許各位下次在開車時嘗試用左手往椅背處搜尋也能抓到這小小的竅門,進而學到一個更為合邏輯的習慣;若能因此也稍微檢視一下自己有哪些開車、騎車甚至搭捷運的習慣,也許也會發現到趣味所在,至於需不需要改善,就看有沒有自省的習慣了。


 
 
11/17/2009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