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股,需要你我多一點的投資!
AUTONET記者:葉毓中(05/22/2007星期二)
巴黎的街景。
住新店的我,每每回家時等待紅燈之時望著前方兩側的商家建築,那整齊劃一的招牌規劃,說明了重新整頓的動作,或許有人認為過度制式化,但看在我眼中,對於台灣習慣各自為政的店家招牌,如此的要求以著美化的正面意義。

瑞典的街景。
但令我皺眉的是,聰明的頭家們,雖然受限於固定面積的招牌,但為了宣傳自家優勢招攬客人上門,更物盡其用的於店家外的樑柱上掛滿了橫式布幔、包覆騎樓柱子的直式立板,甚者有活動式三角招牌大剌剌的置於外頭的馬路上,或許真有增進那麼一點廣告效應,但負面的醜化市容,對於整體都市美觀而言有著極大傷害。

藉由工作之便,有幸造訪歐洲部分國家,大部分招牌皆以橫掛式的附於建築之外,極少以與建築物垂直的角度佔用行人專用到與道路的上部空間,或許由於人口密度比的原因商家密度遠低於台灣,也或許由於城市發展的歷史歐洲國家擁有著先人留下來的古都優勢,但對於城市造景的用心與對於建築物外貌的維持,我們的確有著學習的空間。

忘記曾在哪本書上看到,曾長期旅居台灣的外國人於搭飛機離開台灣前,說過「台灣人的悲哀,就是不知道自己居住的環境有多醜」,撇開這句話主觀的審美意識,畢竟台灣也有相當多的好山好水、美麗建築物與古蹟等,但都會中較老舊的建築物與處處林立的招牌、鐵窗與電纜線,的確侵略了我們眼睛對於美麗事物的欣賞空間。

此外,每每搭機從松山機場降落前,從空中鳥瞰台北市街景,除了車水馬龍的交通以外,許多密集的鐵皮屋規則的以「磚紅色」與「蘋果綠」呈現眼前,反觀國外,雖然此建材同樣常見,但住戶或廠家用心的將其重新漆成自己喜愛的顏色,精心設計的程度,絕對不會讓人質疑鐵皮屋於造景可塑性,兩者間的差異,因素很複雜,但也可以很容易的一語道破—那就是對於「美」的認知。

還記得你我小時後,學校教育口口聲聲說要「五育並重」,但你記憶中除了日以繼夜的補習、針對智育的加強以外,美育此領域似乎早已被忘得一乾二淨,當然,這問題絕不出在於正在唸書的學童,師資、家長等環節絕對是主宰的關鍵。孩子於美術課畫出了一幅得意洋洋創作之後,拿至家長面前,家長毫不客氣的批評:「畫這是甚麼東西!」誰告訴你天空要這樣畫?應該是…..這樣的對話與教育相信你絕對不陌生,而會有這樣的長輩,當然也是受到了同樣的教育與填鴨式的資料灌輸,才會連對「因人而異」的美感,都會有如此制式化的觀感。

已步進「已開發」階段的我們,於物質上的追求已達到一定程度,精神層面的追求比例開始放大,如何從各方面滿足我們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達到更高層次的自我滿足?相信「美」,是你值得嘗試的追求目標!


 
 
05/22/2007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