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08年亞洲肚皮舞台灣徵選賽拍攝心得。
AUTONET記者:蔡志宇(08/19/2008星期二)
肚皮舞在扭轉與揮舞的動感之間,快門要抓住的是一種揮灑的自信與神韻。
日前因為朋友參賽的關係,有機會到民生社區活動中心參與「2008年亞洲肚皮舞台灣徵選賽」的靜態拍攝,在認識這位朋友之前對肚皮舞的印象是那些在肚皮上畫著大臉與夾筷子之類的滑稽表演,似乎把重點停留在表演者腹部那張臉的「表情變化」(應該說是扭捏),但是經過那天的拍攝,對肚皮舞有了重新的認識與體驗。

這位老師剛從埃及進修回來,剛下飛機就直奔會場。
所謂〝Belly Dance〞,依照音樂形式與起源有所不同;中東肚皮舞在當地稱為東方舞(Oriental Dance), 阿拉伯文為raqs sharqi,土耳其語的說法則是Oryantal或者Gobek dans,皆意指東方的舞蹈;據說是一種宗教儀式,以姿體動作描述出人類與自然的繁衍的生命力,除了相當強調在腹部的動作之外,赤腳、紗巾等搭配也能傳達一種神秘,與大地的聯繫;這種東方舞在中東社會佔有重要的地位,過節喜慶專門表演給賓客觀賞,逐漸的成為中東地區獨特的娛樂跟表演形式。

而印度風格的肚皮舞則是印度的吉普賽人,透過戰亂中民族遷徙,在印度以西的區域廣為流傳的一種舞蹈,融合也影響當地的多元民族,變成具有共同特徵的不同舞蹈;另外也衍生出土耳其風格的肚皮舞,話說在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當時在蘇丹王宮的眾多女眷為了能生下男孩子有機會成為未來的蘇丹王,爭相用這種東方舞引起蘇丹王的注意,因此東方舞在後宮中逐漸盛行,日後帝國瓦解之後,許多宮中的女眷和舞者流入民間,因而流傳。

埃及風格的肚皮舞就帶出肚皮舞源自埃及古文明,這說法也頗有根據,因為據考究在埃及國王的墓穴壁畫中即有肚皮舞舞姿的描繪,相傳是一位名叫薩羅門的女子在神廟前跳肚皮舞被祭司發掘,並且向法老報告,後來這個舞蹈就被引入宮中,成為祭司舞蹈或宮中之舞,流傳至今日。

雖然在拍攝現場筆者也無法清楚分別各派舞姿,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這樣小眾活動所辦的比賽可是一點都不小眾,有分職業組、社會組與兒童組,不分年齡與男女(對!令人驚豔的男舞者),只要穿上舞衣一站上台,彷彿聽到的音符是在肢體間散發開來,用舞姿曼妙來形容似乎不過爾爾,只是當一群有相同興趣的人聚集,無論專業或是業餘,大家對活動的專著讓全場散發出濃厚的異國情調。

相當可喜的是朋友獲得社會組的冠軍,她們排練的時間都是在白天工作之後,利用社區大學的場地與課程進行,我相信他們平日在辦公室裡忙碌的情緒,能夠在舞蹈間獲得釋放,而根據當天一同在現場攝影的老師(也是在社區大學攝影班任教)表示,肚皮舞在扭轉與揮舞的動感之間,快門要抓住的是一種揮灑的自信與神韻,嗯,老師說的真沒錯!

男舞者肚皮上的圖騰。

 
 
08/19/2008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