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旅行世界,慢遊文化
AUTONET記者:Trista(04/10/2007星期二)
感謝大學同學提供。攝影/翁韻涵
在高中,曾經聽說朋友的父母在中亞一代,以腳踏車自助旅行,身為高中生的我,佩服著以腳踏車旅行的自在,同時卻了解這背後勢必的艱苦,但是那彷彿是一個夢想,存在大腦記憶區的夢想抽屜裡。

後來開始學會看電影,電影成為對日常生活對世界認知的管道之一,曾經看過〝The Motorcycle Diaries〞Che Guevara和他的夥伴Alberto Granado共騎摩托車遊行南美洲,途中經歷摩托車壞掉、沒錢,他們仍努力邁進完成這場旅行,這場旅行也成為Che Guevara成為古巴革命英雄的主要契機。

〝The Best of Youth〞是另一個重溫夢想的電影,敘述一個義大利家庭裡的兩個兄弟,從60年代至今,歷經了長達40年的時代變遷與人生變幻;其中兄弟遊歐洲的部分,在這部六小時的電影中,並非著墨最多的部分,但是卻是極重要的轉捩點,兄弟兩人原本在畢業之後,相約一起去北極圈欣賞日不落現象,但因途中的插曲,最終只有弟弟從義大利開始旅行歐洲直到北極。

看著這兩部電影,不禁懷想起當初在高中立下的夢想,遊南美和遊歐洲的電影,讓人輕易說出藉口─因為台灣不夠大,這的確是蹩腳的藉口;最近我的大學同學在沒通知其他人的狀態,收拾行囊,自己一個人前往印度自助旅行,同學網誌上寫著得意與實踐。

或許是從小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無法離開安全範疇以外,於是夢想依舊是夢想,卻沒注意到夢想的累積,是可以從實地旅遊台灣開始,不搭乘高速交通工具,現代交通工具縮減地點與地點的時間距離,但是卻沒有留下旅途中的意外、驚喜以及收穫;大學同學曾經以腳踏車環台,利用少少預算,有可能睡在學校操場、走廊,或者難得慰勞自己住在民宿,認真看遍蘇花公路的一景一物,搭船到蘭嶼,從台東繞道墾丁,再繞著西台灣回台北;慢遊台灣和所謂「壯遊」相比,只可說是牙牙學語階段,因為台灣太便利、因為台灣是故鄉,尤其以24小時商店的遍佈;但是,從牙牙學語出發,目標大學文憑…


 
 
04/10/2007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