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戒慎恐懼的另種心情
AUTONET記者:葉毓中(10/28/2008星期二)
身為汽車網站編輯人員的我,工作內容常為周遭朋友所稱羨,原因無它,可以在大多數消費者之前,搶先親近、試駕到全新車款,且試駕地方不限台灣,歐洲、大洋洲、亞洲等都有我曾到過的足跡。

或許這一面甜頭,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境界,但有甘有苦,是工作的絕對法則,苦的,除了大量的文字編輯外,還要在諸多相同設計的車款中,於文字上同中求異,期望能以最清楚的方式讓消費者明瞭車廠設計車輛的用心,此外,雖然到過許多美麗國家與地方,但總無暇欣賞,僅能把握時間握緊相機,趁著有限的時間將最美的車輛照片、最清晰的車輛感受呈現讀者眼前。

別忘了,開車族們都了解,在台灣擁擠的用車環境中,要能駕車不發生意外,除了上輩子燒香外,還有超級細心方有可能,這對於屢屢試駕嶄新車款的我們,更是膽顫心驚,若為自己所屬愛車出了什麼意外,自己勒緊褲袋花錢了事,但對於試駕新車而言,動輒數十萬、數百萬甚至千萬境界,除了要確保人身與設備安全,更要力求車輛完好如初,那心中壓力,你也可能難以想像。

但意外總是難免,業內時有所聞車輛損傷意外,撇開賠償事宜不談,對於媒體聲譽與編輯個人專業性一定有所傷害,賠償事宜還可以金錢解決,但後者則是難以挽回,因此當有試車意外消息傳出時,心中不免百感交集。

如果說編輯本身不顧交通法則,我行我素的惡意操駕而發生事故,此為編輯本身、公司指導政策的確有失當處,但由於台灣無真正專業的試駕場地,而如ARTC、賽車場等地不僅離工作所在地過於遙遠,又需高昂租金,一般編輯或媒體難以長期負擔,且並非所有車款皆合適於此種場地試駕,因此造成了編輯往往需要在一般的用車環境中體驗出車輛的表現,而這,原本就是高度風險。

或許在過往時代,試車過程常會請出專業車手、玩家親自操刀或作顧問,沒錯,上述專業人員的確以其對於車輛高於常人的敏銳度與了解,可分析出一般編輯難以體會的環節,但除了費用外,回歸相同的上述論點,是否每輛車都合適激烈操駕?賽車手真能從一般消費者角度出發?這些都有待商榷。

目前同業編輯諸多年輕夥伴,也有人會質疑此點的專業程度,拿到駕照沒幾年,憑何點評論出一輛車的好壞?沒錯,或許駕車經驗不夠多,但別忘了汽車設計就如同其他產業般,日新月異,舉例而言,老一輩的消費者能精準清楚使用前衛高科技的3C產品?能了解部落格、討論區的用意何在?有,但絕對不是多數,同理可證,在購車族群逐漸年輕化之際,試車人員也需要有相同的年輕思維,以不同以往的角度審視車輛設計良窳,也不失為一應有態度。

車輛是設計給人所駕駛的,因此回歸原點,編輯人員除了應充實書本上的生硬學理外,多從消費者角度考量,多思考車輛設計原意,不同車輛設定有著不同測試方式,切莫作出自身能力不及的危險動作,縱使能力過人,但也要考量其他用路人與自身安全,以最謹慎、如履薄冰、戒慎恐懼的心態,盡所有能力細膩的了解與體驗新車表現,相信才是專業編輯或試車人員該有的態度,期望大家能共勉之,消費者與讀者也才能有所共鳴!


 
 
10/28/2008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