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ITS與人性
AUTONET記者:盧佛青(05/05/2009星期二)
|
|
先前我曾經在上一次的觀點中,大略描述我最近閱讀的一本新書:馬路學,在台灣社會其實已經逐漸向高成熟度發展的同時,這本書的出現若真的可以成為暢銷,並且引發更多用路人的省思的話,或許我們的交通問題有一天也可以解決!
|
|
其實,許多國人只要一上路,好像在斯文的人都會變得脾氣大又易怒,但隨著國民旅遊逐步興盛,加上台灣國際化程度也隨著提升,我們當然還是可以在過去十幾年間,逐步發現人在品質上與道德水準的提升,或許這不像是什麼十大建設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其實真的代表台灣還是在進步中!
儘管台灣僅有台北算是擁有叫完被大眾運輸系統的首善之區,不過十幾年來捷運與公車路網逐步完善,也對於運輸系統的整體品質有相當重要的提升,在大都會中原本就需要相當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以往在缺乏捷運的情況下,不喜歡搭公車的或是嫌計程車太貴的,都有許多理由騎車或是開車,但是捷運系統的出現,卻對我們的移動生活真正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以前擠公車,可能沒辦法像捷運一樣,考量到攜帶物品的便利性,現在連單車都可以攜帶上捷運,然後多數人也可以無須在路上全神貫注地留意自己留意他人,無形之中本來就會降低事故發生機率,另外多數人更可以用較低的代價,擁有品質更加更不容易誤點的運輸系統,十幾年下來更養成比較深化的市民主義與生活道德感。
當然走了許多去大陸討生活的人,也是台北的交通比以前略好的原因之一,但下一個階段除了花大錢蓋捷運外,我們其實針對馬路上通行的車輛,還可以擁有提供更多便利,也可以進一步疏導車流。
這就是IT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智能交通系統的概念,行控中心除了在尖峰時間採用調撥車道或是出動交警之外,其實還有許多事可以做,包括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甚至大陸,都已經結合產官學的力量推動這種稱為ITS的系統,而台灣其實擁有更多發展ITS的優勢,除了幅員不大容易實行外,對於台灣一直相當強的車電系統來說,若可以進一步結合運輸研究所或交管單位的資訊,其實愈來愈普及的行動衛星導航系統結合即時車況服務就是較近程的應用,另外歐美日大廠其實已經開始實現所謂「車對車通訊」,不僅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率也可以讓尚未進入壅塞路段的車,可以一方面藉由路況廣播或是導航提醒避免進入擁擠區外,也可以藉由車對車的溝通,將路況即時訊息上傳反饋至行控中心,進而通知即將進入擁塞區域的駕駛人,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車輛會智慧辨識前方號誌或是標線,結合當下已經應用在高級車款的進階主動式情報安全系統,像是VOLVO Cars的City Safety、車道偏離警示裝置、駕駛人狀態監視系統、主動巡航控制系統、夜視系統等等,結合已經整合影音娛樂與通訊各項平台,以科學結合人性需求的角度,我們的道路可以更安全更順暢,但是在系統進步的同時,還有一件事更重要,就是教育,因為唯有教育與系統發展同步,才能夠讓未來的駕駛人與用路人可以與進步的系統溝通順暢,這樣系統的進步才有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