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廠流行找結盟夥伴
AUTONET記者:Nitto(04/13/2000星期四)
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忙著找尋合作夥伴或合併對象,即使不賺錢的車廠也有多人問津。
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廿七日以二十億五千萬美元購買三菱汽車34%的股份,是最新的車廠合作例子。在此之前,通用汽車與飛雅特結盟,日產與雷諾汽車攜手,這類例子多不勝數,只有本田與寶馬汽車等少數車廠談論獨立的優點。

這些合作或合併的協議是車廠懷抱雄心與恐懼的產物,他們瞻望未來,擔心自己不夠強大、無法屹立。然而,與其他車廠合作未必有團隊效果,利益也可能要數十年後才看得見。

根據車廠的說法,簽訂這類協議的主要原因包括降低開發新車與新科技的成本、拓展新市場、產能過剩。分析人士估計,二○○二年時,車廠可以製造大約七千萬輛汽車,但屆時的需求只有六千萬輛,沒有一家車廠希望自己關廠。

自從一九九八年戴姆勒─朋馳宣布買下克萊斯勒以來,汽車業的結盟尚未對產品發生影響。開發新車型通常需要二到三年,即使存在已十年以上的合作協議是否帶來報酬,也仍有爭議。

舉例而言,福特在一九七九年買下馬自達汽車公司25%的股分,想多了解日本的製造、管理觀念。兩家公司為對方製造小客車與卡車,但彼此甚少有合作,只是把幾乎完成的車子交給對方。直到一九九六年,福特持股增為33.4%,雙方才真正進行大規模的合作。

與日本鈴木、五十鈴合作製車的通用,和福特一樣進軍亞洲較小的市場。福特在印度與泰國設廠,通用在中國大陸上海生產別克汽車。這類作為耗費大筆資金,通用自一九九七年以來在亞洲和澳洲已損失三億六千六百萬美元。

這些車廠又增加了全球汽車業產能,產能過剩雖然在美國不是重要問題,但在歐洲與亞洲卻是問題。戴姆勒克萊斯勒董事長施瑞普說,三菱將在近期減少產能,採用的方法可能是出售一家日本車廠。


 
 
04/13/2000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