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三通?台灣汽車無未來!
AUTONET記者:蔡致堅(08/14/2007星期二)
這幾年中國市場崛起,並能在五年內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國,甚至還能超過美國,此現象固然可喜可賀,但對台灣車廠恐怕會造成莫大衝擊。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話一點也沒錯,任誰也沒料到中國市場會門戶大開,並導入更多資本主義,結果台灣企業紛紛外移,造成社會成本增加,結果有人為了台灣經濟想出解套方式,那就是三通,但三通真能替企業解套嗎?台灣的汽車市場真能更活絡嗎?車廠的生存空間能變得更大嗎?就我個人看法並不樂觀,而是抱持悲觀態度,搞不好所有車廠必須因此關門大吉,造成更多失業人口,社會問題勢必會更加嚴重。

回想十多年前,我才剛進入汽車媒體,這時台灣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幾乎推出新車都屬台灣規格式樣,外觀造型乃至配備都是獨一無二,且年銷售多達40萬輛以上,國產車廠的年終紅利多到令人羨慕;但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台灣汽車工業受到衝擊,在大餅包小餅的態勢下,國外母廠在車型開發上均以大中國為主,且在全球分工的情況下,台灣車廠的自主開發權越來越小,甚至多產生中國優先發表的模式。究其原因,台灣本身並沒有真正的汽車工業,五十年來都處於代工組裝生產方式,縱使希望能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但在政府並未重視與投入大筆資源,雖然也推出自行研發的引擎,但基礎的底盤結構因開發費用與經驗不足,仍須仰賴國外支援,讓台灣汽車產業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期。

因此在車廠紛紛投入資金西進之際,有不少官員認為三通乃解決台灣經濟的最佳方式,然而對我來說這點恐怕會讓車廠更早關廠。因為目前全球大廠均在中國設廠生產,且多為新車型,一旦三通且有相關配套措施,就沒有必要在台灣設廠生產,直接從中國坐船渡黑水溝比較快,成本上也划得來。再者,現階段中國最大佔有率的自主品牌車款,即使安全性堪慮,仍難登大堂,但有朝一日會有進步的時候,屆時採用低價策略進入台灣市場,,必定會造成莫大衝擊,除了汽車業者,就連機車業者必會叫苦連天,因為二輪族只要加些預算就可捨速克達購車,何必要淋雨吹風委屈自己。

這時台灣的汽車業者將淪為台灣區經銷商,製造廠只有關門一途,這下就會造成更多的失業人口,社會與國家的負擔將相對增加;倘若國際原油價格和物價居高不下,M型社會必定提早來臨。

或許有人認為我杞人憂天,但若不改變現狀這天必會到來。

因此就個人淺見,台灣車廠莫以銷售量和西進為最高指導原則,而是先將品質與服務端作好,在台灣紮根穩固,並強化專業人才,如此一來方能提升台灣的競爭力,如此才不會被國際車廠邊緣化。




 
 
08/14/2007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