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印度TATA想轉型,台灣卻走回頭路?
AUTONET記者:蔡致堅(12/01/2009星期二)
|
|
以推出最便宜汽車Nano聲名大噪的印度最大汽車製造商TATA,為了提升形象不惜大手筆從美國FORD手中買下JAGUAR與LANDROVER兩個豪華品牌,甚至在Nano之外也推出中型房車Manza,不過想擁有這款車對印度民眾來說仍是「不可能的任務」;反觀台灣,走低價策略的中國車想在台灣造成轟動或搶購,除非台灣民眾真如印度消費者的低收入,否則機率很低。
|
儘管印度汽車市場成長相當快速,但就現階段來說小型車仍是當地主力,約佔市場總量的3/4以上,因此不少專家認為像Nano這類小車依然是主流,且短期內不會有任何改變。而TATA所推出的中型房車Manza可能僅吸引都會區中產階級,其他的民眾也只能「看看」罷了。
從2009年4月起,印度人的中型房車銷售量約為12萬輛,比2008年同期銷售量成長3.2%,但卻有更多人買了52萬多輛小車,比去年同期的銷售量成長了約22.7%。不過印度有車階級比例不到1﹪,因此其他99﹪的印度人幾乎都是首次購車。至於印度人的代步工具是什麼?雙腳與機車。而當這群二輪族有經濟能力晉升為四輪族時,他們首選一定是價格超低廉的Nano,而非Nano以上的車款。
一些汽車分析師雖然也認為印度全國總生產毛額增加,當地民眾會對尺碼較大與高價車款有所需求,但普遍認為這個轉型之路似乎還很遙遠,畢竟印度國民所得仍偏低,且貧富差距極大,看來TATA拓展經營版圖的嘗試能否成功,能否成功提升品牌形象,端賴民眾荷包深度。
而現在台灣汽車市場卻面臨「相反」的情況,人家TATA拼命想往上爬,但台灣車廠卻為了提早卡位導入中國車進行在地化組裝生產,並要以「俗又大碗」的特點來吸引台灣消費者,似乎開倒車往回走。其實台灣民眾在消費行為與心態已經相當成熟,且在中國製產品目前產品形象在台灣尚無法有效提升,縱使兩岸簽下ECFA,不少車廠為了「錢途」計畫導入中國車來台生產並販售,並希望藉此能「吃」到低價車市場(或者說創造廉價商機),只是這種作法如果早個20年(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應該可行,畢竟資訊沒有現行這般發達,但在21世紀,品牌都還沒在台灣辦發表會,網路間早就流傳本尊照片與相關訊息,且負面聲音多過正面;再者台灣未像中國、印度等貧富之別宛如天和地,加上銀行金融制度健全,要成為有車階級相較之下簡單許多。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台灣消費者對於汽車的需求並沒有急迫性,且一輛車的單價如此高,為了顧及安全和品質,當然要有保障又掛保證的品牌與車款,至於那些打上「自主品牌」的中國車,在台灣恐怕吃不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