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無窮的中國汽車產業,跨海挖角戰略奏效
AUTONET記者:蔡致堅(07/20/2006星期四)
中國對於任何產業來說,都是最新且潛力無窮的新市場,因此眾車廠紛紛前進四大金磚之一的中國,為了就是搶得先機;不過中國政府為了保護當地車廠,並打出「Made in China」的品牌進軍國際。

為了達到國際化,中國這幾年腳步非常快,先就奇瑞即將在2007年進軍美國,索羅斯也計畫投資奇瑞汽車兩億美元,其實奇瑞汽車原本是上汽集團的一部份,也因為網羅許多菁英,因此得以躍身國際舞台,基本上奇瑞汽車就從FORD、DAIMLER CHRYSLER以高薪挖角的方式,讓該公司的型態從地方轉為國際品牌,所以在2006年底特率車展中,奇瑞可是大出風頭。而這種跨海高薪挖角的模式,也正是讓中國企業能成長的主因。

基本上奇瑞只是跨海挖角策略的一例,在中國汽車市場裡,仍有許多挖角動作,如上海通用前執行長、在GM工作超過30年的Philip Murtaugh,目前則在上汽工業總公司擔任執行副總一職,負責海外營運事宜,當然他在該公司最主要的功能,是要提升上汽的國際競爭力。

上汽曾在今年四月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美金17億元以上,來建立屬於上汽本身的品牌,且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出口至歐洲,這樣的作法無疑是外來和尚給的建議和策略,同時亦是中國新世代的遠見,所以如有機會到中國車廠參訪,搞不好決策者都是金髮操著流利中文的某集團前主管。

然而以台灣的市場規模和前景,過去風光的50多萬輛時代已過,且車廠的製造技術越來越成熟,消費者選擇性大,再加上不以人民生計為優先的政客(不論在野黨還是執政黨),搞得信心與消費指數下滑,因此今年約38萬輛的總銷售算是正常,當然這也造成許多車廠或人才紛紛前往中國,就希望能重新轉換舞台,而這樣的結果讓人對本地汽車產業非常擔憂,一旦台灣失去競爭力,可能總代理的地位不再,只能換得台灣經銷商的稱號。

所以不論任何產業,都必須以根留台灣為前提,萬一哪天中國企業員工將台灣經驗全學走,那結果只有犧牲自己成就他人,台灣的競爭力只會越來越低,台灣的車廠們,加油吧!政客們,別為了自身利益與選票搞亂人民生活!









 
 
07/20/2006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