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輛車、七十億人口,你看得到嗎?(中)
AUTONET記者:Diane Wu(04/21/2006星期五)
開發中國家
已開發國家已逐漸注意到,車多,並不一定就是件好事。但如何才能說服開發中國家,聽取他們的經驗之談,才是目前最棘手的問題。

世界各國無論文化差異為何,一致視「車」為經濟起飛的象徵。以中國和印度兩個開發中國家為例,兩者的市場空間尚有著無限可能, 不論對內還是向外,汽車產量只會與日俱增,不會逐日縮減。

中國現在正積極鋪路,以應大幅增加的私人汽車上路之急,同時摩拳擦掌等待兩年後全力進攻美國市場。印度中產階級的覺醒,更帶動了整體社會的經濟復甦,車子的需求量相對增高。

不過很快的,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就不是一個「拼」字了得。盲目拼經濟、拼銷售量、拼利潤成長的結果,可能會要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或許不是現在,但繼續維持這個速度前進,後果,我們一定看得倒。

已開發國家
GM市場分析主任Paul Ballew表示,在未來幾年全球汽車是場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該如何「控制」汽車成長量。而紙上談「控制」與實際操作又會有怎樣的出入呢?

倫敦市政府刻意對進入市中心的汽車課稅,以此鼓勵人民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這不只省時,更能降低市區內的空氣污染。世界許多其他城市也相繼採取同樣的方法,紐約曼哈頓最近也考慮以倫敦為借鏡,疏通城裡擁擠的交通要道。

現在,交通阻塞問題不再專屬於人民和政府,它也是車廠不得不注意的問題。1970年代美國針對空氣污染訂定了「淨化空氣法」(Clean Air Act)。雖然車廠當年怨聲連連,認為生產零污染和省油車款,會嚴重影響利潤收入。結果事實證明,沒有鞭策,就沒有進步。沒有這些緊迫盯人的法律在背後追趕,也不會有Hybrid、柴油引擎,和其他環保科技的誕生。

(待續)



 
 
04/21/2006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