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行家怎麼說!ASTON MARTIN總裁分析英國脫歐如何影響電動車與自動駕駛
AUTONET記者:Ginny(07/16/2019星期二)
ASTON MARTIN總裁Andy Palmer形容英國政府在脫歐上面的策略為「可笑的」,並認為政府理想中的電動車目標與政策不合理,更表示他不覺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得到自動駕駛普及的光景。

英國脫歐時間一拖又再拖,原本預計今年三月能完成脫歐程序,但卻又繼續拖到今年十月;而Palmer認為,對公司來說,就算有協議脫歐會讓大環境比較有利,但如今協商已經拖了這麼久,反而無協議脫歐實際上會比較好。

他也指出,汽車產業的適應能力其實很好,不僅撐過了日本大海嘯,也順利通過俄國貶值危機等等考驗,但英國脫歐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讓車廠不清楚未來到底得面對怎樣的問題。因此,現在最需要的應該是政府要有個確定的決定,有協議脫歐對商業環境來說故然比較好,但是就現階段來講,至少得先做出決定,而不是過了這麼久的時間連個決定都還不確定。

很多車廠在得知英國有可能無協議脫歐之後,其實也有模擬過所有能想得到的情形,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如果脫歐相關決定每六個月就變一次,這樣連模擬都會很困難,在英國仍然猶豫不決的時候,其它歐盟國家早已制定好並實施相關策略,相比之下,英國的脫歐策略根本是很荒謬的。

再來,Palmer也提到關於英國針對電動車的政策,他認為電動車可說是環保議題的解決之道其中之一、並非萬能藥,而且電動車相關科技也尚未發展完全,但是政府卻急於利用此項科技、還立下過大的野心—成為電動車領域的領頭羊,政府封閉地認為只有電動車才能解決交通造成的環境汙染,這樣就等同於只是選出了一個最厲害的科技而已,並沒有實質解決問題的根本。

再加上,大部分的政客只描繪了未來30或40年的景象,Palmer認為政客們真正擔心的並不是國家未來的發展,而是掌握或取得權力,既然政治職位有任期限制,那麼未來光景也不一定能達到像他們描述的一樣;而且,政客們也當然知道自己在30年或40年後,並不會仍在同一個位置,所以其實也不用為自己現在的聲明擔負責任。另外,政府現在的最終目標其實並不明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增進空氣品質兩種目標的達成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政客們其實只是在利用連自己也不懂的科技來賭未來會如何。

分析完政客目的與現階段的科技發展狀況,Palmer建議英國政府應該要正視問題並設立政策,而工程師們也要想出更多解決方案;而他相信,40年後除了以電池為主要動力的電動車之外,人們或許有更多選擇,或許可以是以零碳排的合成燃料、氫等等為主要動力,而這個答案可以有很多,且有些方式或許只是現在的人還沒想到而已。

英國政府之前宣布過想要成為電動車電池科技的先驅,不過Palmer暗示,英國的資金投入既然不如其他國家,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如果繼續用現在的方法來支持汽車產業,是不可能成為領導者的。舉例來說,先看資金方面,NISSAN光在單一區域就投資了40億美元(約台幣1241億)在旗下電動車Leaf上面,而歐洲以法國和德國為中心,就在上面投資了75億歐元(約台幣2619億);若看電動車電池研發與製造方面,亞洲已研究了有15年之久;反觀英國,卻只承諾要投資7億5000萬歐元(約261億8600萬台幣),不管是投資的金錢量還是時間,根本就不能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

而在自動駕駛方面,他認為普及的程度不可能會像人們想象中很快就能達到Level 5的太過美好的情景,雖然他也認同自動駕駛技術會愈來愈先進,未來在路上也有可能會有很多Level 3的自駕車--即大部分時間都能交給車子來控制,只有必要時需轉人為控制,但若希望在短短幾年之後就使Level 5自駕車普及化是不可能的。不過,在自駕技術發展方面,他也看到了英國很多大學學生提出不少好點子,而這或許比起不痛不癢的電動車資金,這塊部分才是政府最值得投資的地方。


 
 
07/16/2019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