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駕駛訓練
AUTONET記者:蔡志宇(07/06/2010星期二)
日前再度前往彰化ARTC採訪駕駛訓練活動,相當巧合的是三次的採訪經驗都是由德國品牌所舉辦;儘管駕駛訓練內容是大同小異,不過三次採訪的經驗中包含了自己親身參與課程,以及從旁隨班採訪;所感覺到的除了是太陽是相同的炙人之外,三次的過程在不同主辦單位的安排中著時有了些不同的想法,還有觀察到相同的現象。

首先,大部分受邀來台灣的外籍教練都有些年紀,至少跟新竹安駕中心的相比是年長許多;在第一眼印象中都與想像中駕訓班教練有頗大的出入,至少從外型上似乎都不入駕訓教練的「型格」,若沒有正式介紹,走在路上遇到,還頗難想像他們會是代表原廠巡迴世界各市場的駕訓教練,不管是在年紀上、穿著上以及和藹可親的樣子,都很像是鄰居王伯伯;不過一旦他們的專業態度,以及對車的了解,一展現出來,馬上就能打破學員心中的疑問,甚至在接下來的示範之中,很難想像一個瘦瘦又白髮的教練能夠在緊急閃避有如此迅速的判斷與操駕,別看他們皮膚蒼白,握方向盤和踩煞車的力道可是相當足夠且到位。

而主辦單位在測試車輛與課程設計的搭配上也是學問,在台灣市場大部分都還是以多款車型來進行相同課程為主,而筆者也在採訪的同時想到,除了上述模式能夠讓學員在相同課程中體會到不同車型的特質之外,是否哪天會有為單一車型而舉辦的駕訓課程呢?像是先前NISSAN於日本舉行的GT-R賽道體驗一樣,以單一車型省去學員在太陽下輪替換車的辛苦,一人就是固定駕駛一輛車,然後在課程設計中提供更豐富的變化,像是三種(濕地、乾地與雙重)的緊急煞車與閃避、三種繞錐計時(濕地、乾地與倒車?)等,從課程設計上變化出考驗車輛控制的技巧,應該會有更加倍的駕馭體驗產生。

當然駕駛訓練的樂趣還是必須建構在能夠幫助學員習得實用技巧的基礎上,也因此筆者三次的採訪經驗不管是在駕駛座上、乘客座上還是路邊擔任攝影,都覺得相當友樂趣,而在日前與付學費參與駕訓的消費者訪談過程中也聊到,這樣的活動對於汽車或是汽車產業相關品牌(輪胎或煞車等)都是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的,並且很難得有機會在一天的時間內,盡情駕駛遍同品牌不同的車型,而這也讓筆者思考到是否真的只有以性能車為主打才有舉辦駕訓營的必要?衷心期待除了福特六和支外,更多國產品牌能夠舉辦這樣的活動。


 
 
07/06/2010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