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台灣汽車產業構想是利多?利空?還是一場夢?
AUTONET記者:蔡致堅(11/21/2008星期五)
2007年全台新車總銷售量為32萬輛,雖然比起往年要低,但仍有不少進步空間,然而2008年起受到國際原油價格飆漲,加上凶猛的金融海嘯,讓2008年新車銷售可能滑落到22-23萬輛的規模,然而就在11月20日各大報紙頭版刊登斗大標題,不是調降貨物稅就是五萬元的補助,看似繼3600元消費卷之後的利多,實際上卻可能變成利空,甚至變成台灣汽車市場的大恐慌!

經濟嚴重不景氣,企業為求自保紛紛瘦身大舉裁員,湧現大批失業人口,且在原物料高漲和生活物價更高下,撇開買名車、買名牌的富豪一族,絕大多數的民眾根本沒有能力多做消費,更別提將家中的老車換購,所以經濟部工業局研擬「調整貨物稅級距」、「補助車輛汰舊換新」、「鼓勵中古車出口」等方向,原本希望能搶救車業,但恐會加快汽車市場進入冰河時期的速度,甚至讓不少車廠撐不下去。

目前台灣汽車貨物稅分為兩個級距,分為2000cc以上課徵30﹪貨物稅,2000cc以下徵25﹪,但在工業局的規劃中希望能分為1000cc以下、1000-1500cc、1500cc-2000cc、2000cc-2500cc、2500cc以上五種等級來課徵貨物稅,放眼台灣汽車市場1000cc以下車款僅有進口的smart fortwo,而市場主力大部分是落在1000cc-2000cc級距車型,倘若政府為了節能減碳鼓勵消費者買小車,基本上應該將能源標章列入參考標準,而不是以排氣量來課徵貨物稅,主要是以現在的造車技術來看,1500cc-2000cc等級的車款不一定比1000-1500cc來得耗油,另外柴油車無論在油耗或污染都比汽油車來得低,如果仍以排氣量制訂貨物稅,那麼對某些排氣量稍大卻具有高經濟性和低污染的柴油車來說實在不公平。不過車輛公會建議無須分為五個級距,稅率只要從原本25﹪和30﹪調降至15﹪、20﹪、30﹪,同時為鼓勵民眾使用環保車,並建議將電動車貨物稅降到0﹪,汽車零組件關稅機動減半,由8﹪減至4﹪,在成本降低下更能有效降低購車門檻,搭配更多的優惠付款方式,勢必可有效提振買氣。

此外,針對補助舊車換新車補助的構想,對於新車或許能刺激買氣,但對中古車來說恐怕是更大的壓力,主要是一旦新車價格也隨著貨物稅進行調降,再加上政府補助方案,那試問,有誰還會想買中古車呢?雖說工業局建議淘汰10年以上車輛可抵減貨物稅,並鼓勵將10年以下中古車銷至澳洲、東南亞來擴大外銷市場,但別忘了澳洲可是右駕國家,東南亞許多國家也是右駕(除了菲律賓之外),且許多國家的景氣也嚴重下滑,試問這些中古車又如何能進行外銷呢?又怎能彌補台灣市場銷售上的缺口?

不過這些都僅還在構想中,與汽車工會在立法院舉行的公聽會結果未明,但所有媒體都以斗大聳動的標題當作頭條,雖說是職責所在,但卻可能導致消費者駐足不前,為了等待汽車價格調降讓買氣更低迷,嚴重影響汽車銷售,當然這個補助、降稅、出口的想法要執行起來不若消費券般容易,且還需通過立法院審核與表決,絕非短時間可以決定。再者一旦政府同意降低汽車貨物稅,那麼其他產業也跟著要求調降,必定會影響政府稅收,羊毛出在羊身上,到頭來搞不好會以更多的名目向民眾課稅。萬一最終結果是利空,消費者撿便宜的心態落空不說,恐會讓汽車業成為永凍工業,連帶的相關周邊產業也受到牽動,嚴重性絕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奉勸大家別因為媒體大肆報導而隨之起舞,因為所有相關的法案和細節八字都還沒一撇!


 
 
11/21/2008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