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車的堅持,民族性與市場競爭力拔河
AUTONET記者:蔡致堅(01/16/2007星期二)
雖然百年前美國車首先以大量生產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在目前全球各地市場美國車似乎吃不開,但是在北美地區,縱使面臨外籍部隊大舉入侵,三大所生產的車仍是消費者最愛,因為在當地消費者的心裡,「耐操、好ㄉㄨㄥˋ、拼第一」仍是購車的考量點。


根據美國DMV監理單位的統計,全美51州中超過半數仍以本國車款為主,歐日車系集中在東西兩岸,除了地緣關係,購車觀念不同的新移民增加也是一大主因,所以就一般消費狀況,老美還是鍾情於自家產品,對於外來的舶來品甚至不屑一顧。

但是綜觀整個汽車市場,美國車的產量似乎只能在當地稱王,鮮少能在海外地區創下佳績,除了產品不能符合民情,經濟效益也受到考驗,因此從21世紀之後所創造出來的美國車,就可看出廠方力圖改進的努力。不過,還是有許多美國消費者熱愛國產品,到底她的魅力在哪?又有什麼樣的改變?

經濟實惠新車型問世

即使美國車在全球的銷售成績不甚理想,但在當地市場的占有率仍遠超過歐日車系,基本上美國車之所以部分被日本車取代,全拜70年代石油能源危機所賜,向來以「數大便是美」為前提的產品,因民生經濟壓力不堪打擊,加上身材嬌小以省油為訴求的HONDA Civic進駐後,轉眼間接受外來文化最直接的東西兩岸,儼然成為日本車的天下。

話說二次大戰唯一沒受到戰火波及的美國本土,靠著絕佳的時機經濟復甦較其他地區來得快,再加上既有的汽車工業設備足以提供消費者需求,因此在短時間內蛻變成為世界上首趨一指的汽車大國。強調華麗巨型體積的車身與大排氣量的引擎,加上寬敞舒適的乘坐空間,便成為美國車在設計上的最大特徵。

不過在經歷能源危機所苦,這類型產品已逐漸被經濟型的日系車所取代,所以諸多車廠如GM、DAIMLER CHRYSLER、FORD均紛紛推出小型房車,動力從5.0、6.0升下降至1.6-2.0升,並與歐洲或日本車廠合作,以尋求新的生存管道

車款著重實用卻不花俏

過去的美國車是以巨大車身與後輪驅動為主體,然而在經過面對市場需求的改革後,前輪驅動、橫置引擎、合理的車身尺寸、輕量化達到經濟油耗,成為車廠設計時的首要項目,不過傳統特色依然存在,但是對於身材較東方人來得高大的老美,日系車狹窄的空間確實不甚舒服,而小排氣量低馬力的引擎無法引發購買對動力上的要求,且進口成本相對提高下,自然會將目光投向國產品。

雖然在全球市場美國車占有率不若往年,甚至還持續下降以致品牌轉型或退出,但仍有不少消費者鍾情於美國車,而且以北美地區為主要大宗,因為就舒適便利性和空間來說,足以提供身材壯碩的老美使用;同時筆直的公路與遼闊的幅員,確實需要強化長途乘坐舒適性,單就這點歐日車款仍無法媲美。而造形設計上仍維持獨特性的大美國風格,在耐用度與功能性上,SUV、Pick-up、Minivan等同類型是以「Made in USA」為優先考量。當然大馬力、大排氣量與簡單的機械結構,確實能滿足消費者的心態

就北美地區的消費者購車時,是以實用為標準,花俏奢華對絕大多數的老美不在選擇考慮,所以價格平易近人且後續維修便利的美國車自然就成為當地人首選。除此之外,驚人的促銷優惠與較同級日系車低廉售價,加上完善且密布的銷售體系,這樣的優勢也是美國車受歡迎的原因。


 
 
01/16/2007新聞
後一天文章列表 前一天文章列表